【行政判决】履行判决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案件 |
分类:时事点评 时间:(2015-02-05 13:52) 点击:303 |
【行政判决】履行判决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案件 履行判决是对行政机关不作为行为所作的判决。它主要适用于《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1款第4、5、6项规定的三类案件: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 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 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3)公民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根据《最高法院解释》第60条第2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履行法定职责,应当指定履行的期限,因情况特殊难于确定期限的除外。”对于被告不履行法定 职责,但判决责令其履行法定职责已无实际意义的情况,《最高法院解释》作了相应的规定,即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判决。公民、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对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所造成的损失可请求行政机关赔偿。” 相关知识: 一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作出五种类型的判决,即维持判决、撤销判决、限期履行判决、变更判决、确认判决: 1.维持判决。即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作出的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 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人民法院才能作出维持判决:一是证据确凿,即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确认的事实,具有充分证据证明其真实存在。二是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即适用了应当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条文款项,而且处理的性质、形式和程序等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三是符合法定程序,即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有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时,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 2.撤销判决。即人民法院经过审查作出的否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撤销判决分为判决全部撤销、判决部分撤销及判决撤销并责成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三种情况。 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作出撤销判决:(1)主要证据不足。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3)违反法定程序。(4)超越职权。(5)滥用职权。 3.限期履行判决。即人民法院经过对行政案件的审理,认定被告具有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形,作出的要求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其法定职责的判决。 此类判决适用于下列情况:(1)符合法定条件,向被告申请颁发许可证或者执照,被告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2)被告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费用及社会保险金。(3)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法定职责,被告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人民法院作出限期履行判决,应具备以下条件:(1)被告对行政相对人依法负有履行职责的义务。(2)须由原告向被告依法提出申请,被告有拒绝履行、拖延履行的行为,或者对原告的申请置之不理,不作答复。(3)原告向被告提出申请,应当符合法定条件。(4)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履行法定职责,应明确指出所履行职责的内容和履行的期限。 4.变更判决。即在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时,人民法院作出的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 法院判决变更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实施行政处罚的具体行政行为;二是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所谓“显失公正”,是指具有通常法律和道德认识水准的人均可以发现和确认该处罚明显地失去了法律的公正性。 5.确认判决。即人民法院通过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确认相应行为合法或者违法。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无效的判决:(1)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但判决责令其履行法定职责已无实际意义的;(2)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3)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者无效的;(4)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判决,并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造成损害的,依法判决承担赔偿责任。
该文章已同步到:
|